跳到主要內容區
:::

113學年度「優學臺中」學習成果博覽會(中一區),中港高中學生學習成果豐碩展現 !!

作者 : 課務發展組 最後更新日期 : 2025-05-02 資訊群組 : 教務處

新課綱施行以來,臺中市教育局特別提供「優學台中」學習成果博覽會這樣的舞台,讓高中生得以展現他們的學習成果。中港高中積極參與,透過多元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探究與實作。以下呈現三個學習成果的範例,展現學生在不同領域的投入與收穫:

1. 三人行-共讀共成長:深化閱讀理解與表達能力   (感謝林原君老師指導)

這項成果展現了國語文課程中,洪翊翔、陳韋如、劉宜溱三位學生透過共讀共寫的方式,深化對書籍內容的理解與印象。學生合作選擇了各自感興趣的書籍進行閱讀(如探討習慣養成的《原子習慣》或關於出版實務的《一人出版》)。她們的學習歷程包含挑選書籍、仔細閱讀、製作筆記、共同撰寫讀書心得、投稿,並將這些過程整理成學習歷程檔案。透過這個活動,學生們體會到將閱讀心得寫下,能幫助把知識「刻在腦子裡」,而不僅是讀過而已。這也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計劃執行能力以及整理資料的能力。最終,她們的讀書心得成功通過了校內篩選並完成投稿。

2. VPython:運用程式語言理解抽象物理   (感謝王尊信老師指導)

這項成果來自多元選修課程,余怡欣、童新皓兩位學生學習利用基於 Python 的 VPython 模組,進行3D 可視化及物理模擬 。學生運用 VPython 模擬了物體在重力作用下的自由落體運動。透過在程式中設定不同的初始條件(如初速度、位置、時間),她們能夠直觀地觀察物體的運動軌跡,以及速度和加速度如何隨時間變化。這種方式使得抽象的物理概念變得更加容易理解,幫助學生深入掌握運動學的基本定律,而不是停留在紙上計算。此外,撰寫程式的過程也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開啟了她們對計算模擬和科學應用的興趣。

3. 氫 ,你今天電解了嗎? 結合化學理論與動手實作  (感謝陳亭安老師指導)

這項探究實作成果展示了黃依婁、何宸毅兩位學生如何將高中化學所學的氧化還原概念應用於實際操作。學生自行動手組裝微型電解裝置,並以硫酸銨為電解質 ,深入探討不同變因(如電壓、電解質濃度、溫度)如何影響陰陽兩極的氣體生成速率 。整個探究歷程不僅讓學生學習了撰寫科學筆記、繪製統計圖表並分析數據、以及設計實驗變因等重要的科學方法,更是一次繁瑣複雜但極具挑戰性的實作經驗。學生從中累積了寶貴的實作能力,並對未來氫能作為乾淨、永續再生能源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體認到電解技術在環境改善上的潛力。

--------------------------------------------------------------------------------

這些多樣化的學習成果充分展現了新課綱下學生主動探究、跨域學習的精神,也是像「優學台中」這類博覽會希望呈現給大眾的學習樣貌。

瀏覽數:
登入成功